关于疑似中古期建筑物群存留的考掘笔记

6月17日 23℃

今天温度适宜,我们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

我们从疑似中古期建筑物群存留的东北角挖出了部分生活用品,包括几件棉纺织品遗存。这表明遗址的主人(我先这么称呼)在六百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较为纯熟的棉纺织技术。我们将发现棉纺织品的区域定名为三号坑。

 

6月18日 25℃

遗址所在区域是海底①。我们推测这片遗址原先位于海边,后来被逐渐上涨的海水淹没,于是一直被埋藏在海底。

水下环境对于水底遗址的考掘要求很高,我们的科学技术现在已经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献史料,很惊讶这些史料居然仍保存完好。随队的语言学家正在帮我们进行文献史料的翻译工作。遗迹的主人,似乎被称为“青蛙”。经过考据,青蛙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古期的生物,两栖②,四肢发达,皮肤表面光滑,呈一种波长约492nm的护眼色③。

这个发现叫我们很振奋。如果关于这种古生物的发现不断完善,将很大程度上填补人类进化史上的一段空白。

 

6月21日 24℃

研究近日有了重大的突破:我们在发现了大量动物粪便与塘泥的五号坑附近,挖掘出了一具骨殖。经过放射性硅-23断代④,这具骨殖的年代约早于周边建筑物遗址一百余年,保存完好。

该骨殖有较为发达的四肢和形状小巧的头骨,具备陆生生物的许多特征,整体上,与中古期文字记载中,“青蛙”的形象较为吻合。我们都非常惊喜。

它为什么会被放置在这里?是否就是被我们称为“青蛙”的遗迹的主人?为什么这具骨殖的年份要比其他建筑物遗址略早?我们形成了许多猜想,但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

我个人猜测:也许该遗址的目的是作为“纪念”,用途仿远古期封建地主阶级(他们居然有这种阶级!)的庄重陪葬墓。但周围遗址很显然存在大量的生活痕迹,我这种猜测并不能成立。

 

6月25日 22℃

我们的语言学家,已经通过重复的字形,取象形的原则,能够粗略地破译他们的文字。这样一来,遗迹考掘出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巨量的信息。

史料进一步表明,这里集聚了大量“青蛙”,用途可能近似豢养,或者作社会学的小范围研究样本。这个理论虽然并不能解释五号坑那具神秘骨殖的来源,但如果这样,那么这处遗址的发现,将有助于我们研究中古期人类的社会结构。

经过专家的测绘,“青蛙”的活动区域大概明朗了:建筑群集中在一号坑附近,其东面是约一万五千平方米的空旷平地(可能曾经有广泛种植过植被)。最为神奇的是遗址的中心区域居然有大量塘泥留存,他们都说那里曾经有个小湖泊。

 

6月27日 

今天海水的温度烫得灼人,我们的研究项目被迫暂停了。这些天海水的温度都不是很稳定,受陆上高温气旋移动的影响,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众所周知,地球98%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我们——“新人类”——早就移居海底,用腮呼吸,以适应地球的环境。陆地的空气温度早超过了人能够忍耐的限度,海底的生活成为了最优的选择。进化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陆人”(我们这么称呼那些古人类),到两栖人种,再到最终成为我们这一代彻彻底底成长在水中的新人类,居然只经过了一千左右公元纪元年的时间。(也许有人为的基因层面上的改造吧,我猜测,毕竟陆人在科技上一贯发达,要结合鱼的基因也不是难事)

总之,人类的生理结构,生活方式,一切是彻彻底底的变了。由此见得这处遗址的发现有多重要。根据专家们讨论,遗址的主人,很可能是介于由“陆人”向两栖型人类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两栖生物的特征,比如发达的四肢,光滑的表皮,和对水的亲近(遗址正中间的小湖泊可能就是为了他们偶发奇想的水生生活准备的)

很有趣的是,我们进一步发现,这些“青蛙”们既不是真正的两栖生物,也其实并没有绿色的表皮。但他们会每天给自己穿戴上绿色的棉纺织品,伪作波长492nm的颜色。我们怀疑这是一种古怪的崇拜行为——他们还不是真正的“青蛙”,于是努力的让自己更加接近于“青蛙”。

总之,我们不能再称呼这遗址的主人“青蛙”了,我们将这一处于向两栖型过渡阶段的人种暂时命名为“执信人”,取五号坑发现的骨殖的名字。

经过我们的研究,五号坑的骨殖主人叫作朱执信。似乎是中古期AD1900前后一场重大政治变革⑤的参与者。

 

6月28日 23℃

很遗憾我们的研究必须要终止了——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我们在“执信人”中古建筑群存留遗址的一号坑(就是工作最早展开的地方),发现了一件古籍,经过语言学家们的破译,这本有着古怪名字,题名为“昼域十二”的古籍,里面似乎详细记载着一场发生于AD3606纪元,海底的文物考掘工作。

 

①:如今地球98%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听说这源于中古期的人类飞速发展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最终淹没了曾经的大陆。

②:经过研究考证,两栖动物是一种皮肤裸露,没有鳞片的古生物,成体靠肺部呼吸,能够同时在水中和陆地生存。

③:即我们惯见的蔬菜的颜色,但是略微要深一点。

④:效仿中古期人类碳-14断代的原理,但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气中碳-14浓度变化造成的干扰,是碳-14断代研究的新发展。

⑤:关于这场政治变革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历史学者摩尔曼斯特的最新著作《1911:孙中山先生和他的伙伴们》

 

*感谢我的来自古巴的柑橘老农的天才idea

给学校文学社社刊 执信-1921

评论
热度 ( 2 )

© 一曲惊弹少年游 | Powered by LOFTER